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林业局获悉,《2025年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已正式发布,集中展示江津、长寿、荣昌、丰都、城口五个区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创新实践。这些案例聚焦“林地盘活难、主体培育难、资金筹措难、产业升级难”等痛点,探索出多方利益联结、新型经理人培育、跨省协同改革、金融赋能等“重庆经验”,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价值转化样本”。
\n在江津区,针对林地碎片化、林农参与度低等痛点,当地首创“流转+托管”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片托管”,将分散林地整合为标准化经营单元,既降低了经营成本,又让林农通过租金、劳务、分成等多渠道增收。2024年,江津新增林业经营主体28个,培育“猫山硒茗”等茶叶品牌20余个,林业总产值达96.5亿元,同比增长4.8%,带动林农人均增收1800元。
\n长寿区则以“人才瓶颈”为突破口,建立“新型林业经理人”机制。通过认定52名专业人才,划分6个片区包片指导,推动山林从“无人管”到“专业管”。改革后,长寿新增林业经营主体15家,孵化强村公司162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22个,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增至1805元。
\n荣昌区探索“四化引领+立体经济+双城联动”模式,通过市场化流转、标准化种植、网格化管理、链条化发展,推动麻竹、花椒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与四川泸州共建“跨省林改合作试验区”,打造12平方公里“林业共富地图”,首笔10万元跨省分红落地,川渝生态廊道年吸引游客2300余人,拉动消费180万元。
\n丰都县聚焦“钱从哪里来”,构建“1+N”金融支持体系,成立西部首家“林业专营支行”,创新“林权+碳汇”质押贷款等产品,2024年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撬动林下经济总产值15.87亿元,带动4.06万户林农就业。
\n城口县则通过“四项机制”打通改革全链条:建立“三权分置”运行机制,颁发首张林地经营权证;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改造低质低效林2万亩;构建“林业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四级服务全覆盖;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56家,发展林下天麻、黄连等“林药”产业8万亩,林业生态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直接带动2万余户林农户均增收1万元。
\n数据显示,改革以来,江津林业经营主体覆盖一、二、三产业,新增品牌20余个;长寿森林蓄积量每公顷提高3.3立方米;荣昌跨省合作带动两地农民务工收入超1600万元;丰都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48.92万亩;城口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2.8%,林业生态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这些案例是重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缩影,围绕“林改四问”即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n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总结推广这些经验,推动更多区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贡献更多“重庆智慧”。
\n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股票线上配资,深圳股票配资,5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