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这部名著,让武大郎和潘金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角色。遗憾的是,他们的声名几乎都是负面的。武大郎被塑造成一个矮小丑陋、毫无才能的典型形象,而潘金莲则成为了不忠不孝、勾结他人杀害丈夫的恶名昭彰的女人。尽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也许并不知情,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竟然有真实的历史原型。
书中的武大郎身材矮小,甚至低于一米,面容丑陋,以卖炊饼为生,是那个时代的“丑穷男”代表。如果把这种人物放到今天,他大概根本不会有机会娶到妻子。然而,偏偏武大郎却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这种极度不协调的配对令人难以理解。美女配丑男,本就充满矛盾。通常情况下,若女性能心甘情愿接受丈夫的外貌和性格,那么还能算得上是一种宽容与接受,但像潘金莲这样,显然心中并不甘心。她不断幻想能与一位更英俊、有能力的男子过上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直到西门庆的出现让她幻想成真。
在王婆的推波助澜下,西门庆与潘金莲私通,并且共同策划了毒死武大郎的恶行,这一事件的恶劣程度让人愤慨。尽管最终,西门庆和潘金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武松一一为武大郎复仇,但他们的形象依然深深烙印在了民众心中。许多人会想,幸好他们只是书中虚构的人物,否则如果这类事件发生在现实中,恐怕早已被社会唾弃。
展开剩余76%然而,事实上,潘金莲与武大郎并非纯粹虚构的角色。1946年,在河北邢台清河县一座古墓被人挖掘时,墓中主人居然是武大郎的原型人物武植。根据墓中的骨骼推算,真实的武大郎身高超过一米八,这与书中描述的矮小形象完全不同,显然这是一场误解与误传。更令人惊讶的是,武植的墓地并非一般人所能拥有,作为一位身世不凡的人物,他的墓葬和碑铭才得以保留至今。
根据当地的历史记载,武植在年轻时才智出众,勤奋好学,是皇帝钦任的阳谷县县令。在任内,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大家尊称他为“大郎”。正是因为他高大的身材与出色的才智,他的名字才得以流传千古。事实上,武大郎并非是那种毫无本事、瘦小丑陋的形象,他不仅身高超过一米八,而且智慧与品德都非常出色。
既然武大郎有了真实的历史原型,那他的妻子潘金莲自然也不再是虚构的角色。经过更深的调查发现,潘金莲并非书中所说的一个身世贫寒的丫鬟,她实际上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来自一个显赫的家庭。正是潘知州的提携与资助,才使得武大郎能够步入官场,担任阳谷县的县令。此时,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生活十分和谐美满,是典型的贤良夫妻。
然而,阳谷县内的西门家族则成了他们的隐患。这个家族在当地横行霸道,企图收买或陷害每一位上任的官员。尽管西门家族的人送来了大量礼品,试图拉拢武大郎,但武大郎严于律己,不为所动。当西门家族的成员犯事被捕时,武大郎也毫不手软,依法处理,让西门家族的人愤怒不已,终于开始策划对武大郎的抹黑。
当时,武大郎的同窗好友黄堂陷入了困境。黄堂是一个读书多年却未能高中,生活窘迫,甚至家里遭遇火灾,失去了所有的家当。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黄堂想到了曾经帮助过他的武大郎,于是他不远千里来到阳谷县寻求帮助。然而,当时正是武大郎与西门家族对抗的关键时刻,武大郎根本无法抽身接见这位好友。无奈之下,黄堂在阳谷县滞留了半个月,情绪愈加低落。在离开阳谷县时,他开始在路边写下许多诋毁武大郎的话语,并且编造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私通的故事。这个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导致武大郎的名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然而,事情真相并非如黄堂所言。当黄堂回到家后,他才得知武大郎曾得知他困境,派人送去银两并修建了新房。得知真相的黄堂悔恼不已,但他编造的绯闻已经难以遏制,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越传越广,直至施耐庵听闻这一版本的故事,并将其写进了《水浒传》之中。就这样,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在世人眼中固化,成了“丑男”和“荡妇”的代名词。
不过,随着武植墓的出土,历史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前些年,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臣亲自带着自己所画的十六幅画来到清河县的武植祠,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歉意。这一事件虽然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却是对过去误解的回应,也算是一种认可。尽管《水浒传》中的人物依然在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这一道歉的举动,至少为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冤屈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澄清。
历史的真相往往与我们认知中的故事截然不同。有时,书中的人物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掺杂着各种误解与传闻。武大郎和潘金莲,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线上配资,深圳股票配资,5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